最近有个大新闻在加密货币圈里炸开了锅,那就是国家发改委把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列入了淘汰类产业!这可不只是个简单的政策变动,它背后可是藏着不少门道呢。咱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这对咱们这些“币圈”的小伙伴们意味着什么。
话说回来,这“挖矿”可是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一环。简单来说,就是用电脑算力去解决数学难题,一旦成功,就能获得一定数量的虚拟货币作为奖励。不过,这可不是什么轻松的活儿,不仅需要强大的硬件支持,还得消耗大量的电力。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中,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列为淘汰类产业,这可不只是个形式上的变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区块链法律监管资深研究专家邓建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挖矿活动不符合有关法律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想想看,比特币挖矿的能耗有多高?有数据显示,比特币挖矿的耗电量曾超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度排在全球前30位。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挖矿活动使得环境负担沉重,严重阻碍了国内的减排努力。
虚拟货币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环节:矿机制造、挖矿活动、交易活动。上游是矿机制造,包括芯片设计、芯片生产、矿机组装等。芯片生产商如台积电、日月光、三星电子等,矿机厂商如比特大陆、嘉楠耘智等,都是这个环节的重要参与者。
中游是挖矿活动,矿工们把自己的矿机或者矿场的算力集中到矿池,能挖到区块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然后把收益根据每个人的算力占比去分配。目前全球算力前五大矿池分别是BTC.com、AntPool、SlushPool、ViaBTC和BTC.TOP,占全网算力的68%。
下游是交易平台,作为连接用户、矿池、项目方的中间枢纽发挥作用。不过,现在看来,这个环节的日子可能也不会太好过。
其实,这并不是国家第一次对虚拟货币进行整治。之前,多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部署防范和处置虚拟币交易炒作风险,整治虚拟币挖矿活动。力度空前的一系列整治措施,重申了监管部门打击虚拟币的决心。
虚拟币屡禁不止的根源在于它的强金融属性,币价极易受人操纵暴涨暴跌。有些投资者只看到了暴涨的一面,而没看到暴跌的另一面。事实上,比特币等虚拟币不是货币,为了维持其币值稳定的稳定币也并不稳定。
这次监管措施的出台,既警示了虚拟币投资者,也粉碎了相关利益方的幻想。虚拟币多被用于洗钱、赌博等非法经济活动,且其生产过程——挖矿活动能耗巨大。所以,虚拟币所谓的价值,并不是币的功劳,而是底层技术——区块链的技术特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区块链技术本身有问题。区块链技术是中立的,虚拟币只是区块链的一类应用。目前,我国对区块链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探索。
但是,投资虚拟货币需要谨慎,谨防上当受骗。就像最近一起民族资产解冻案,诈骗犯罪团伙捏造了国家大力支持的“盛世中华数字货币”等虚假项目,通过组建微信群、QQ群层层发展会员,以投资名义诱骗受害人购买所谓“数字货币会员卡”。
所以,小伙伴们,投资需谨慎,不要被那些高收益的诱惑所迷惑。在享受虚拟货币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陷入骗局。
虚拟货币“挖矿”被列入淘汰类产业,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但是,只要我们认清虚拟货币的本质,理性投资,相信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