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货币加密基金管理条例:合规之路上的点点滴滴
亲爱的读者们,你是否对那些在数字世界中穿梭的加密货币基金感兴趣呢?它们如同海市蜃楼,既神秘又充满诱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货币加密基金管理条例的神秘面纱,看看这些基金如何在合规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一、香港:从监管空白到全面开花
在香港,货币加密基金的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2018年之前,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对虚拟资产管理服务的监管尚处于空白地带。许多非证券或期货合约类的虚拟资产,如比特币、以太坊等,游离于监管之外,这对投资者保护无疑是一大隐患。
2018年11月1日,SFC发布了《有关针对虚拟资产投资组合的管理公司、基金分销商及交易平台营运者的监管框架的声明》,将管理非证券或期货合约类虚拟资产的行为纳入监管框架,拓宽了SFC对加密货币领域的监管范围。
2019年10月4日,SFC进一步颁布了《适用于管理投资于虚拟资产的投资组合的持牌法团的标准条款及条件》,重点在于规定需要获得SFC的发牌。这样一来,香港的货币加密基金监管体系逐渐完善,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安全的投资环境。
二、日本:谨慎管理,稳步推进
相较于香港的全面开花,日本在货币加密基金监管方面显得更为谨慎。日本金融厅(FSA)在监管指南修订草案的导言中指出,预计未来会有投资于加密货币资产的金融产品出现。但与此同时,FSA认为,人们应该谨慎对待这类投资加密货币资产的产品。
日本金融厅发布的加密货币基金投资指南草案,建议基金在投资于正常资产以外的资产时要保持谨慎,并评估潜在风险,如与波动性和流动性相关的风险。这份草案的出台,标志着日本在加密货币市场监管方面的明显进展。
三、台湾:规范起步,逐步完善
台湾对数字资产行业一直保持着相对不干涉的态度,主要受制于现有的反洗钱和了解你的客户法规。随着加密货币交易所FTX的倒闭,台湾的监管方法发生了显着转变。
台湾官员已向立法院提出加密货币法案进行一读,为该国的加密货币监管奠定了基础。拟议的立法被称为《虚拟资产管理条例草案》,旨在为虚拟资产建立一个框架,并打算为处理虚拟资产的实体制定操作标准,确保客户保护,并要求这些实体成为行业协会的成员并获得监管许可。
四、瑞士:友好监管,引领潮流
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于2023年4月8日正式批准了符合瑞士法律规范的第一支加密货币市场指数基金。该基金由瑞士资产管理公司Crypto Finance推出,由投资管理公司PvB Pernetvon Ballmoos AG管理,由受监管的托管人SEBA Bank AG托管。
瑞士一直以来对加密货币都采取相对友善的态度。9月上旬,瑞士证券交易所的营运集团SIX集团旗下的数字资产交易所Six Digital Exchange(SDX)已获得瑞士金融市场监管机构的批准。这些举措,无疑为瑞士在加密货币领域的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美国:五大风险,警钟长鸣
美国劳工部员工福利安全管理局(EBSA)于3月10日发布公告,指出劳工部意识到基金公司将加密货币推销至401(K)退休计划中变得更为普遍。EBSA提出加密货币五大风险,提醒投资者警惕:
1. 高波动:加密货币的高度投机性,估值、投机行为、虚假交易量、盗窃及欺诈等。
2. 难以做出明智投资决策:加密货币经常标榜新创、超额利润等噱头,即便专业机构也难以评估是否为炒作。
3. 托管、交易纪录存疑:加密资产以代码存放于数字钱包中,遗忘私钥或将导致资产永远遗失,其它存放方式也可能遭到骇客、窃盗攻击。
4. 估值疑虑:加密货币估值极为复杂,估值模型与传统股票价值分析分歧。
5. 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加密货币监管可能持续演变,市场参与者可能在监管之外运作。
来说,货币加密基金管理条例在全球范围内正逐步完善。各国监管机构在确保投资者利益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让加密货币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这些条例,理性投资,才能在数字货币的浪潮中乘风破浪。